一、引言
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高速發展,佛山已成為我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,及陶都產業圈,陶瓷產業的發展對佛山經濟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。然而,隨著國內外陶瓷行業競爭的加劇和形勢發展,佛山原產地陶瓷產業面臨著一系列制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。受內外因素影響,佛山陶瓷原產地產業發展問題不進則退、小進也退的嚴峻局面。當今時代下,要打破當前局面,走出一條屬于佛山陶瓷原產地的新名片,翻開新的歷史篇章。
二、佛山陶瓷原廠地過去的歷史性篇章
佛山是鑲嵌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一顆璀璨的明珠,佛山陶瓷歷史源遠流長,南風古灶,五百年窯火不斷,石灣公仔,享譽中外。佛山陶瓷生產始于唐,奠于宋,鼎盛于明清,今天已成為我國最大的陶瓷產地之一,其過去發展經歷了以下階段,第一階段:明清時期,石灣陶瓷業進入鼎盛時期,成為了“日用陶瓷、美術陶瓷、建筑陶瓷、手工業陶瓷及喪葬陶瓷”生產于一體的綜合性陶瓷生產基地。清代中葉以后,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后,佛山的陶瓷業由停滯而趨向衰弱。國民黨統治時期,佛山陶瓷業不但不能發展,而且日漸蕭條、衰退,洋瓷輸入呈逐年增加的趨勢。至解放前夕,佛山的陶瓷業已奄奄-一息。盡管如此,它仍然頑強地生存下來。
上世紀80年代,伴隨著石灣鎮國有企業現代化生產線的引進與吸收,撩起了中國現代建設陶業的制造大火。改革開放后,佛山建筑衛生陶瓷開始起步,標志著我國現代化陶瓷生產的興起。以石灣為龍頭的佛山陶瓷業抓住千年未遇的發展良機,迅速調整生產布局,引進先進設備,改革生產技術,開發建筑裝飾陶瓷,創造了千年陶都的再度輝煌。
20世紀90年代,在市場經濟之下,與石灣僅一水之隔的南莊拿到接力棒,完成了第一輪的產業擴張。
三、佛山陶瓷原產地現階段僵局戰線
(一)發展定位前后不一
由于發展定位的左右搖擺,佛山至今沒有一個成熟的規范陶瓷原產地企業示范單位,到最近才開始進入落實和鞏固佛山陶瓷原產地的工作,至今仍有一些陶企打著原產地,他是否是原產地呢?怎么原產地法呢?怎么規范和定義需要重新認知,如今,政府大力支持佛山本土產業的規范,和打響佛山制造《中國制造2025——佛山樣本》研究報告,通過深度解讀,佛山陶瓷原產地,更應探尋中國佛山原產地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未來路徑。
(二)總部經濟與實體人才缺乏支撐
總部經濟就是企業將總部遷移到或保留在中心城市,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科技、人才、信息、市場等優勢尋求快速發展。中心城市具有的核心政府、科研院所、高等教育、信息中心、人才集中等方面的優勢。隨著生產基地的外遷,一些知名陶瓷企業也開始把營銷中心外遷,留在佛山的建陶企業也將在佛山當地生產制造方面減量。
(三)產業轉移風險攀升
佛山陶瓷近年來生產用陶瓷原料的運輸半徑越來越大,主要燃料或燃油的成本越來越高,運輸設限也加大。
(四)對外出口受制于人
東盟、中東、非洲、南美和歐盟是佛山瓷磚的五大出口市場。據國家商務部網站披露,此前歐盟正式宣布對中國瓷磚進行反傾銷正式立案,國外對陶瓷產品提起的反傾銷調查,歐盟以整個區域市場的調查力度將非常大,佛山陶瓷出口歐盟的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。
(五)專業人才供需失衡
由于對陶瓷專業人才培養缺乏實質性投入,陶瓷人才儲備速度難以跟上企業的發展速度。佛山陶瓷有近千億的產值,鮮有公共的陶瓷專業人才培訓、試訓基地,陶瓷職業教育比較缺乏。同時,佛山陶瓷產業集群缺乏精通國際慣例、熟悉國際市場的國際化人才,缺乏高新技術領域的核心技術專家,缺乏既懂經營管理、又精通專業技術的復合型企業家人才,缺乏能帶領企業走向世界的領軍式人物。此外,陶
瓷產業專業化的營銷人才也匱乏。
(六)內部競爭趨向過度
佛山作為中國陶瓷產業發展最完善的產業集群地,企業數量多、品牌影響力大、營銷中心集中,是其發展的優勢;但同時,會展場地多而分散,產品同質化,因而在市場和企業之間,不可避免地經營同質化,內部競爭激烈。彼此間的利益競爭關系,更是硬生生將佛山陶瓷產業區隔成為獨立的“區域市場”,佛山陶瓷交易博覽會的艱難曲折就是力證。
(七)自主創新瓶頸仍存
在技術創新和改造方面,佛山陶瓷大多數企業投入不足,缺乏研發能力,出現偷技術、產品同質化、技術糾紛多的不良現象,核心競爭力不強。在產品設計方面,佛山陶瓷企業雖然不斷推出新產品,但總的來說數量不多,大部份企業缺乏自主開發能力,仿效性嚴重,產品開發沒有完全走出經驗型、引入型、模仿型和實用型之路。
四、佛山陶瓷原產地——未來大戰略之路
(一)品牌建設更上一層樓
品牌建設已經是政府與企業的共識,會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和做法。一些企業將品牌建設簡單地理解成就是產品品牌的宣傳,在宣傳方面愿意投放大量的財力和精力,卻不愿意在企業內部自身建設上作較大投入。許多品牌壽命很短,甚至2~3年就消失了,更加談不上“百年企業”。因此,借助良好的市場環境,加快品牌建設步伐,調整品牌建設思路,已經成為佛山陶瓷企業當今的重要戰略措施。
佛山陶瓷在消費者的心目中可以說是家喻戶曉、深入人心、名氣響亮,但法律意義上的佛山原產地陶瓷區域品牌還沒有形成。所以,更應當加快腳步規范起來,維護自己的原產地陶瓷企業,既符合佛山陶瓷產業集群的行業特征,又能突出商品品質特征的可識別性標識,由行業協會組織集體成員簽訂協議,并向相關部門申報注冊集體商標和認證,并注重國際性廣泛性注冊,科學運用好資源性、防御性、組合性注冊的策略。
增加“佛山陶瓷原產地”含金量的同時,建立原產地的專門網站系統,反饋追蹤系統,堅決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。相關職能部門不斷加大對“佛山陶瓷原產地”區域品牌的保護力度。嚴厲打擊仿冒名牌的行為,嚴厲打擊無照經營、虛假宣傳、假冒商標、未經許可擅自使用集體商標等違法行為,加強與其他區域的協調合作,建立共同保護屬于佛山陶瓷原產地品牌企業,聯動機制和網絡體系,切實保護好原產地陶瓷企業和名牌產品,維護“佛山陶瓷原產地”陶企品牌的良好形象。
(二)“一帶一路”佛山制造,原產地陶瓷標向國際
“一帶一路”建設是習近平同志深刻思考人類前途命運以及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,為促進全球共同繁榮、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所提出的宏偉構想和中國方案,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,開辟了我國參與和引領全球開放合作的新境界。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,形成陸海內外聯動、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。這標志著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將在新時代繼續發揮開放引領作用,為實現“兩個一百年”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。跟進新時代的領袖下,由此結合佛山的特色,更應該推進我們亮麗的陶瓷名片。
借“一帶一路”強化出口,就目前而言,佛山陶瓷對出口市場的依賴度并不高,盡管西方國家一系列的貿易保護措施,但對佛山陶瓷的影響并不大。相反,面對龐大國外市場的誘惑,一些出口型的企業紛紛加大了國外市場的開拓力度。也因“一帶一路”的國際化戰略,從而引出走向國門的想法與舉措,從長遠的角度看,強化出口貿易是企業的發展戰略。特別是“十九大”之后,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,依托國家“一帶一路”戰略,開拓海外市場應該是未來的著力點,特別是以馬來西亞為代表的東盟市場,引起了佛山陶瓷企業的高度關注,紛紛秣馬厲兵,準備搶占先機。未來,佛山原產地陶瓷將會走出一條歷史性的巔峰平臺。為此,突出了佛山原產地陶瓷的有機未來。
總而言之,佛山陶瓷企業素質提升將是未來行業發展的主題,核心內容必定是關于技術創新、品牌建設、規范管理、商業誠信、社會責任。佛山原產地陶瓷企業建設品牌時,不能局限于單一發展,理應致力打造多面化。要結合新發展環境下的政策,迎接新時代的力量,加大步伐與節奏,提升中國佛山原產地陶瓷制造的新畫面,新高度。迅速升級換代,刷新佛山原產地陶瓷制造的宏觀大格局。
友情鏈接 Links
佛山市人民政府 | 禪城區人民政府 | 禪城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 | 禪城區發展和改革局 | 禪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| 佛山市消費者委員會 | 美家網 | 搜陶網 |